覃心靖 报导
马哈迪因受到安华事件导致马来选票大量流失的打击,终于在2003年10月31日退位,并由阿都拉接任。阿都拉上任后,开始提倡「文明伊斯兰教」(Islam Hadhari)的理念。
当国人对马哈迪的强硬作风逐渐感到厌倦时,阿都拉以清廉形象出现,并推动多项改革,令人耳目一新,其「文明伊斯兰教」的理念,相比起伊斯兰党的「伊斯兰国」理念,更让人易于接受。
阿都拉在接棒后,在短短4个月内举行大选,便以「好好先生」的形象,面对上任最重要的第一场挑战。
而在这次大选中,国阵所派出的候选人,其中有40%是新人,也更容易让年轻选民接受。
相比之下,反对党阵营所组成的「替阵」,又开始出现决裂。伊斯兰党在1998年大选取得大胜,也激化了让党的伊斯兰化政策。结果,行动党以不满「伊斯兰国」政策为由,在2011年退出替阵。
作风温和的伊党主席法兹诺在2002年逝世,登嘉楼州务大臣哈迪阿旺接任,也令伊党所走的路线趋向保守。
在安华事件及「烈火莫熄」政治浪潮期间,马哈迪的强硬独裁作风,一直是替阵攻击的对象,随着马哈迪卸任,一时之间,替阵的竞选课题上失去重心。
国阵取得一场预料不到的狂胜,国席方面,几乎牢控了将近90%的席位,即在219席中赢得199席,这也是国阵在历史上,所赢得的最辉煌的一场胜利。所有的内阁部长,都以一面倒的票数过关。州议席方面,所参选的504席中,赢了452席。
单单是巫统,更赢得了108国席,以及300州席。
仅旺姐守住老巢
马华参选44国和104州,结果赢得31国和76州。最令该党惊喜的成就,是在马六甲成功扮演屠龙手,一举击败民主行动党盘据35年的甲市区国会议席;同时,更攻下行动党「票仓」的甲市区的两个州议席,导致行动党原有的1国4州议席,在大选后仅剩下两个州议席。
民政党参选12个国会议席中,赢得其中10席,在31州中赢30席。
至于替阵,上届大选的大赢家伊斯兰党,这次却惨败,所竞选的84国席及262州席,只赢得6国36州。公正党方面,只有党主席旺阿兹莎守住老巢峇东埔,为公正党保住了元气。
在登嘉楼州政权的争夺战方面,国阵也赢得漂亮,以28席对4席的成绩,成功把伊斯兰教党压倒,重新夺下1998年丢失的登嘉楼州政权。
国阵虽然未能赢回吉兰丹州政权,但已足以让伊党捏一把冷汗,在丹州全部45个州议席中,替阵仅赢得24席丶国阵得21席,仅以3个多数席执政。
相比起伊斯兰党与公正党,此时已退出替阵的民主行动党幸运得多。在选票走势一面倒遍向支持执政党之际,行动党赢得12国席及15州,国席方面比1998年大选更多出一席。更重要的是,曾经在1999年爆冷落马的行动党强人林吉祥与卡巴星,都在这次大选中卷土重来。
虽然行动党在本届的成绩并不亮眼,但相比起伊党及公正党,行动党的哀兵策略至少保持不败的局面。从这点来看,民主行动党退出替阵是正确的决定。
虽然在议席上,国阵赢得几乎90%的席位,但若以选票比率来看,国阵在这次大选总共获得63.8%的选票。
告别敦马铁腕 清廉形象受欢迎
国阵会在这次大选狂风扫落叶,不得不提及的是新首相阿都拉效应。
阿都拉一上任后,打出「卓越丶辉煌丶昌盛」(Cemerlang, Gemilang dan Terbilang)为口号,并提出了清廉施政丶透明丶加强公共行政效率等要求,社会上普遍洋溢着一片「感觉良好」的气氛。
当许多人开始对马哈迪强势丶独断的施政开始感到厌倦时,被媒体捧为「清廉先生」的阿都拉,以温文尔雅丶中庸及开明的形象出现,也与马哈迪的铁腕作风做出明显的区分。
马哈迪在位时,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便是在「硬体建设」上,而阿都拉甫上位便高谈发展「软体建设」,即提升公共传递系统丶改革警队丶打击贪腐丶建立第一级思维等。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便是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委员会,检讨警队效率。对于非土着社区,阿都拉更提出公平对待母语教育,在民间都备受欢迎。在宗教方面,阿都拉则强调「文明伊斯兰教」的理念,其中庸形象与此时强打「伊斯兰国丶伊斯兰法」的伊党,形象强烈对比。
这种种因素,都为阿都拉所领导的国阵,在2004年大选中取得大胜铺路。
朝野竞相伊斯兰化 火箭退出替阵
1999年大选后出现一个不健康的趋势,即朝野双方都竞相朝伊斯兰化发展。
国阵方面,由于伊党及伊斯兰政策的压力,马哈迪在2001年9月29日在民政党代表大会上,宣布大马已经是个伊斯兰国。
至于替阵,原本所提出的反对贪污丶朋党丶裙带关系和争取自由丶民主和公正的共同斗争目标,因为伊党在替阵内独大而被伊斯兰国课题所骄劫。
伊党因为在1999年大选已成为大赢家丶一跃成为国内最大反对党,时任伊党主席法兹诺顺理成章取代林吉祥,出任国会反对党领袖,让该党开始有自我膨胀的迹象,在伊斯兰国的课题上,也开始一意孤行起来。
而在替阵的形势上,除了民主行动党强烈反对伊斯兰国,以穆斯林占多数的国民公正党及人民党也难以公开反对伊斯兰法。
后来,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行动党在9月22日单位宣布退出替阵。
替阵失去行动党后,在伊斯兰国的课题上,更难以很好地制约伊斯兰化的发展。另一个造成替阵趋向保守的原因,则是法兹诺骤然病逝。
当作风中庸的法兹诺在位之时,伊党还能保持温和一面。但法兹诺在2002年6月23日病逝后,伊党所走的温和政治路线也嘎然而止。
接任的是署理主席及丁州大臣哈迪阿旺,上任初期,显然被1999年的大胜冲昏头,所走的路线极为保守,更不断高谈建立伊斯兰国。
阿都拉一上台之后,便推出「文明伊斯兰教」理念,相比起伊斯兰国,更广受到选民欢迎。
终于在2004年大选,让伊斯兰党再次尝到惨败的苦果。当时的伊党只赢得7国36州,更痛失登州政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