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心靖 报导
而从2004年至2008年的短短4年,国内发生多起重大事件,牵动我国政局的发展。
其一是已被囚禁6年的前副首相安华获释,并且在人民公正党丶伊斯兰党及民主行动党之间,扮演着穿针引线的角色。虽然安华在这个时候,因为法律的限制尚未获得参选资格,但其魅力性领导方式,在各自为政的反对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替阵自行动党退出而名存实亡以来,各反对党此时尚未组成另一个阵线,以面对大选,但三党至少取得基本共识,便是避免三角战,以一对一方式直接对垒国阵。
阿都拉的另一个危机,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公开唱反调。阿都拉是马哈迪钦点下,才获得机会接掌大权,但是阿都拉在接棒之后,屡次乖离马哈迪所定下的发展路线,将马哈迪之前定下的许多政策推翻,包括腰斩新柔景观弯桥丶双轨火车计划丶撤换普腾首席执行员东姑马哈里尔丶甚至在人权问题上,马哈迪的对头安华,也是在阿都拉任期内,获联邦法院推翻其鸡奸罪而将他释放。
马哈迪不断攻击阿都拉后,终于在2008年5月19日宣布退出巫统,以迫使阿都拉下台,却未能带动党员的集体退党潮,但后果却在接下来的大选彰显出来。
除此之外,「林甘短片」的曝光,指控着名律师林甘和前首相马哈迪等政商领袖,操纵法官委任和擢升的丑闻,引起各界哗然。这起丑闻也引起2000余多律师游行,要求政府对此事展开撤查。
否决国阵2/3优势
兴权会在不满政府忽视印裔权益被侵害,策动大型示威;净选盟也提出公平选举诉求,号召另一场大规模示威。而阿都拉在应对这些危机时,展现其优柔寡断的弱点。
虽然各种危机及政治事件纷至沓来,但许多国阵领袖此时仍沉醉在上一届大选狂胜的美梦,未察觉政治大海啸即将到来。
阿都拉领导下第二次大选,大马政治版图变色,国阵虽然成功再度执政,但遇到空前重挫,不但无法重夺吉兰丹政权,痛失槟丶吉丶霹丶雪4州,在222个国会议席中只赢得140个,史无前例地被否决国会2/3议席的优势,巫统党内不满声浪渐大,促使了阿都拉同意提早交棒。
2008年大选成绩出炉,国阵继续执政,赢得131个国会议席,但失去2/3优势,同时失去槟州丶霹雳丶吉打及雪兰莪州政权。
由民主行动党丶伊党及人民公正党3个反对党赢得82个国会议席,除夺下槟丶霹丶吉丶雪4州政权外,也成功保住吉兰丹州政权。反对党在槟州夺下29席,国阵只取11席;吉打攻下22席州席,国阵14席;丹州反对党有39席,国阵5席。
反对党也在霹州夺下31席,超过一半,宣布夺下霹州执政权。
国阵保住玻璃市丶马六甲丶森美兰丶登嘉楼丶彭亨和沙巴政权。本届大选,砂州并没举行州议席选举。
在雪州56个州席中,国阵只保住25席,反对党夺31席。截至凌晨3时,雪州仍有39个州议席及17个国会议席成绩未宣布。
反观马六甲,国阵未受反风吹倒,在28个州席中稳保23席,反对党只有5席。国席方面,国阵和反对党是5对1。柔州州席是50席对反对党的6席;森州是21席对15席。
直辖区国阵只保住斯迪亚旺沙国席,另10席输完;两个直辖区即布城和纳闽则未落在反对党手中。在东马,国阵在砂拉越和沙巴州稳如泰山,砂拉越国阵保住29席国席,反对党1席。沙巴州国阵主席拿督慕沙阿曼宣布续掌政。
今届大选成绩,重演国阵在1969年全国大选中的滑铁卢局面,由于成绩出人意表,多个国州选区因为候选人得票相近,一再被迫重算,成绩迟迟无法出炉。
部长方面,巫统妇女组署理主席拿督斯里莎丽扎,以及新闻部长拿督斯里再努丁也吃败仗,莎丽扎是输给安华长女努鲁依莎。
民联成立 安华东山再起
人民公正党丶民主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在面对第12届大选时,尚未组成正式的联盟,而是以松散的合作方式迎战国阵,结果一场政治大海啸,让3党都各有斩获,在国席上分别赢得31席丶28席及23席。
更重要的是,3党共同赢得雪兰莪丶霹雳丶槟城丶吉打和吉兰丹5州政权,为了更有效地共治5州,3党决定以联盟形式出发。
于是在大选后的短短一个月内,3党便在4月1日宣布组成人民联盟,在这个组织内三党平起平坐。
三个反对党模仿国阵的模式,成功使各自的支持者也支持同一阵营的友党候选人,这比1999年的松散的替代阵线更进一步。就组织而言,民联的成立,使我国有了更具体的两线制雏形。
308大选时,安华尚未恢复竞选资格,但这并不能阻止安华东山再起。
终于在同年7月31日,当安华重新获得参选权利后,其妻子旺阿兹莎马上辞去峇东埔国会议员职位,为安华重返政坛铺路,安华也顺利在8月26日这天,重新出任这个阔别将近10年国会议员职位,并在民联3党共同推举下,出任国会反对党领袖。
内外交迫 阿都拉交棒
阿都拉在2008年全国大选前,其施政已面对「林甘短片」丶肃贪不力丶物价高涨丶治安败坏的议题连环冲击,已经让他的形象大受打击。
308政治海啸选后,他在国阵和巫统的权势更受侵蚀,阿都拉可说是陷入内外交迫的局面。
阿都拉在308后面对的第一项挑战不是来自政党,而是马来统治者拒绝他提名的玻璃市和登嘉楼州务大臣人选,造成巫统与马来统治者关系陷冰点。
接着,他在3月18日公布的内阁阵容,竟有两名国阵国会议员拒绝受命。
在巫统内部要求阿都拉退位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其中,以前首相马哈迪及巫统副主席慕尤丁为首的保守派领袖不断向阿都拉开炮,施压要求阿都拉退位。
终于,阿都拉在2008年7月宣布,与纳吉达致移交权力协议,以在2010年6月交棒。但以慕尤丁为首的巫统领袖继续开炮,逼使提前将首相棒子交给纳吉。
2009年4月3日,纳吉正式接任,成为大马第6任首相,同一天,更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大马政坛进入纳吉时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