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法則係利用市場上的供需狀況或是統計數據,判斷現在場內、外投資者情緒的高低程度,以研判未來的市場供需狀況,以能精確預測進出場的時機,而盡量買在低點賣在高點。交換法則強調的是投資情緒,投資人願不願意買,每個人持有的金額多不多。如果只是討論的很熱絡,但實際買入或持有的人數及金額很少,這樣的投資情緒還不算高。而有遠見的投資人,則必須懂得掌握趨勢,買在投資情緒低點,價格相對便宜的階段以等待投資情緒高升後價格水漲船高時出售獲利。
投資管道有限
從交換法則來看,目前投資白銀的風氣還不算盛行,一來因為購買白銀的管道比較有限,不像其他投資工具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買。主要的白銀投資管道為ETF及實體白銀,在台灣要購買ETF比較不方便,需透過證券複委託,而金管會規定得進行此類交易的投資人「個人」(非家庭)至少要有新台幣3千萬以上的資產。此外,在台灣只有一些貴金屬公司有上架實體白銀供投資人買賣,銷售通路不多,不像其他投資工具在很多全台都有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都可以買的到。
如與黃金相比,黃金在許多銀樓及金融機構都可以買到,銀樓本身就是一個投資黃金的管道,而銀樓雖以「銀」為名,但白銀也很少在銀樓販售。所以就投資管道而言,即使人們對白銀有興趣,但想投資白銀也不是很容易。
買賣價差過大及稅負較高
目前在貴金屬投資公司白銀的買賣價差與金飾差不多,高達10%,但一般黃金買賣價差約1~2%,買賣價差過大也影響白銀投資購買的意願及情緒。
此外,由於稅務單位對白銀需課徵5%營業稅,而對黃金及其他投資工具,是不需課徵營業稅的,可見台灣社會大眾對白銀的傳統印象,還停留在工業金屬而非投資工具,這也是造成白銀投資情緒低落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香港,因其為國際金融中心,白銀無需課徵營業稅,因此實體白銀交易較台灣熱絡。同樣,美國政府所發行的鷹揚銀幣(American Eagle),雖產能全開,不斷以極為龐大的數量供應市場所需,由於鷹揚銀幣被定位為法定貨幣不予課稅,2013年以來缺貨的情況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附帶一提,銀幣上的面額已變成是一種象徵,一般人不會把它拿來作為貨幣支付使用,因為它的收藏價值遠勝於貨幣價值,這也印證了俗諺所云:「劣幣驅逐良幣」。好的貨幣(如銀幣)其「實際價值」比「法定面額」還高,所以不會有人拿出來在市場上交易,在市面上流通的只能是美元、歐元、日元等,相對其實際價值較差的劣幣。
「金」與「銀」都曾具有貨幣身分,銀被當成貨幣的歷史甚至還更早於金,只是,白銀被當成貨幣的記憶,離我們已經太遙遠。
不過,由於貨幣除了作為「交易的媒介」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財富價值儲存的工具」。隨著國際主要流通貨幣美元不斷趨貶,美日等國持續不斷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及財政懸崖懸而未決等因素,讓民眾對於全世界法定貨幣的信心開始動搖,使避險性需求重新擁抱黃金與白銀。
下週專欄中,我們將從「儲蓄分配法則」來分析全世界為何有越來越多的人及錢投入到白銀投資的行列。◇
口述/盧鏡仁(巴菲特財務管家派遣中心創辦人) 整理/李泠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