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連漲11年的黃金,許多投資人心中難免有所疑慮,究竟1980年開始那連跌19年的黃金大空頭會不會捲土重來?自2001年開始連漲11年的黃金,是否還能買進?
從財源法則看黃金的投資價值
上週五我們分析了國際資本家對黃金有不同的見解,從十大法則的「財源法則」來看,情報的落差,即財富的落差。國際資本家的家族歷史與美國獨立歷史相近。過去100年來,由於各國政府的貨幣數量每年提高,如果計算全球已開採出來及仍在地底下,尚未開採出來的黃金總額,估計全世界黃金的總量僅約25萬公噸,相比之下,同樣擁有貨幣或外匯的定位,只有黃金不會被稀釋,因此國際資本家有了持有更多黃金的強烈理由。我們看到這群資本主義的創造者想要持有更多的黃金,先策劃了連續19年的下跌,再讓黃金連漲11年,使得許多民眾按捺不住賣出手中的黃金。當初會跌這19年,其實是因為國際資本家希望擁有更多的黃金。當我們深入了解歷史背後發生的原因之後,我們從中得到非常重要的情報。
從收入來說,30多年來,從上次的歷史高點850美元/盎司至今,金價僅約成長2倍,以全球而言,由於購買黃金的央行已再不只是已開發國家,許多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巴西、印度在這30多年來國民所得成長達10倍以上,人均收入提高超過10倍,但金價只漲兩倍。從購買力來看,人們有能力去買更多的黃金。與其他資產相比,在這段期間,黃金相對於房地產、股票、原物料等,漲幅也遠遠落後,這也突顯其價格其實相對便宜。
19年空頭時空背景不復存在
其次,如果我們深入了解,1980到1999年間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賣壓,主要是黃金的貨幣定位被否定。當年,投資銀行及各國央行皆大量拋售黃金,投資銀行賣不夠就用黃金租借繼續賣,礦商當年度的黃金不夠也以遠期契約來賣拋售黃金等,甚至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還為此更改規定,央行租借所賣出的黃金不用列示於資產負債表。不過回到現在,各國央行及投資銀行手邊已無太多黃金可賣或租借,礦商開採黃金的成本也因為環保意識、工資上揚及開採困難而提高許多,現在的情況已經無法支持歷史重演。
自從1999年1月黃金反壟斷委員會成立,及1999年9月歐洲15國央行簽定華盛頓協議,重新定位黃金為貨幣,並訂下央行黃金限售規則,經2年的整理之後,金價開始連續上漲了11年,其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因為外匯存底不斷增加,全球包含新興市場國家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占外匯存底的比重,我們發現,目前除歐美央行外,其他國家以黃金作為其外匯儲備的數量遠遠不夠(詳下表)。
自1999年歐洲15國央行達成協議限售黃金迄今,已經是第三個5年。最近一期2009年簽訂的歐洲各國央行協議,至2014年9月為止,簽約國同意每年出售的黃金總量不得超過400公噸,比前一期簽訂協議的限額500公噸更低。從各國央行實際售金低於限售金額,甚至淨買超黃金,也可看出央行惜金意味濃厚。◇(未完待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