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转载]大马篇~第5届大选回顾:开除伊党 国阵横扫千军



专题 大选2013 2013-04-25 15:07 新闻由东方日报提供

蓝志锋 报导

这场大选是第3任首相敦胡申翁首次领军的大选,也是提早一年举行的选举。国阵横扫大部分国州议席,继续执政,反对党仍无法力挽狂澜。

参与角逐的14个反对党中,无法否决国阵2/3多数议席外,只有行动党丶伊斯兰党与砂人民机构有少许收获外,其他的小党全军覆没。 独立人士表现不俗,分别夺得2国及2州议席。

在西马114个国会议席中,国阵赢得94席,其中巫统70席丶马华17席丶民政党4席丶印度国大党3席。人民进步党唯一的国会候选人苏良佑落选,成为没有国会议员的国阵成员党。巫统是国阵成员党中表现最亮丽的,不仅单独控制多个州议会,也削弱伊党势力,巩固了巫统在国阵的主导地位。

选举结果显示,国阵拥有巩固力量,夺得超过2/3多数议席,也拿下所有州的执政权,伊党被开除出国阵后,没影响巫裔对巫统的支持。这场大选,除了吉兰丹丶沙巴和砂拉越之外,各州议会都与国会同步进行。

这次大选,全国合格选民总数为505万9689人,比上次大选增加了约100万人。西马选民有432万3516人,比上届大选增加了79万9835人,沙巴29万5880人,砂拉越44万0293人。

6月12日提名时,共有387名候选人角逐154个国会议席,国阵152人丶伊党88人丶行动党53人丶社会正义党7人丶人民社会主义党4人丶社会主义民主党3人丶国家醒觉党和工人党各1人丶沙人民民主党4人丶沙团结社会党3人丶沙华公会2人丶砂土着人民党12人丶砂国家人民党和砂民众党各3人,砂人民机构1人及独立人士50人。

禁止群众大会

同时,共有744名候选人竞选276个州议席,国阵298人丶行动党126人丶伊党239人丶独立人士81人。

国阵不劳而获9个国会议席(西马5席,砂3席和沙1席),同时在17个州议席中不战而胜(柔佛5席,玻璃市丶登嘉楼丶雪兰莪及马六甲各2席,吉打丶霹雳丶彭亨及森美兰各1席)。

大选期间,政府禁止群众大会。此举对各政党,尤其是缺乏财力物力的政党非常不利。不过,各政党仍可利用其他途径进行竞选运动,例如演讲会或沿户游说活动。一些政党却可通过国营电台向选民阐明竞选宣言和政纲。

投票当天,西马各州共有3949个投票站让选民投票,投票程序一日之内便完成,在沙砂则需费时8至15天。

这次大选,选民比较踊跃出来投票,在国会选举中,投票率是75.3%(上届为75.1%),在州选会选举中,投票率是76.9%(上届为75.4%)。此外,废票率也比上届低。在国会选举中,废票率是3.4%(上届为4.5%),在州议会选举中,废票率则为5.0%(上届为5.5%)。

行动党崛起成最大反对党

虽然反对党在这场大选中没有取得佳绩,但行动党却一跃成为国会内最大的反对党,国会议席由1974年的9席增至16个席位,该党秘书长林吉祥也成为国会反对党领袖;火箭也赢得25个州席。

火箭在大选中,点燃华社对独大处理和工业协调法令的不满情绪,一跃成为收获最多的反对党。其他反对党,如社会正义党丶人社党丶国家醒觉党及社会主义民主党都毫无建树。

马华和行动党的影响力是此消彼长。火箭获胜,意味着马华败选。许多马华候选人在华人居多的城市地区,栽在火箭候选人手里;28名候选人中,只有17人当选,11人失利。

华裔对国阵的不满,选择支持火箭。虽然他们不预期行动党带来实质改变,这种「抗议投票」是另一种消极的展示。

这是70年代华社压抑,徬徨的心理态度投射。这也牵涉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和工业协调法令的争议。

林吉祥因揭露海军一宗巡逻快艇军购案,在官方机密法令下遭提控事件,也引起华社民怨。马华和民政党在这种背景下,成绩失色是必然的。

火箭的另一成就是,成功在沙巴慕斯达法政权倒台后,在风下之乡取得第一个立足点,赢得山打根国席,打开西马政党东渡的历史。

马华是国阵中蒙受重挫的成员党。民政党的6名候选人中有4人中选,槟城州丹绒区落入行动党手中可说是最大的损失。不过,陈忠鸿医生却攻陷了反对党堡垒区甲洞。

另,国大党派出4人上阵,有3人中选。另一方面,在沙巴和砂拉越,国阵也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沙巴16国席中赢获13席,砂拉越24国席中夺得23席,砂人民机构赢得1席。

伊党失丹州 姑里崭露头角

伊斯兰党在1977年被逐出国阵后,恢复反对党地位。伊党派出的88名国会候选人中,只有5人中选,连党魁拿督斯里阿斯里在吉打也落败。伊党只赢获11个州议席(吉打7丶吉兰丹2丶槟城和霹雳各1)。

这与伊党内讧有关,早前的「丹州危机」导致吉兰丹政权易手后,势力大跌。

1977年阿斯里领导的伊党,企图推翻获得敦拉萨支持,却没受到伊党高层祝福的丹州务大臣的拿督纳西。伊党与巫统关系生变且恶化,最终结束伊党在丹州18年统治。

当时丹州伊党不满纳西,限定他在1977年9月20日之前辞职。纳西不从,反之号召6万支持者展示力量,他在9月25日被开除党籍;10月15日的州议会上,又通过不信任大臣纳西的动议。

争端原本在纳西辞职便告一段落,但他不满反弹,4天后号召群众大会,不幸演成暴乱悲剧。胡申翁宣布宵禁,但州政府瘫痪无法运作。国家元首在1977年11月8日颁布紧急状态法令。

委公务员接管丹州

国会通过紧急权力冻结州议会和州宪法,委任1名中央公务员管理丹州,直到1978年3月州选举为止。

巫统与伊党正式翻脸,阿里斯率领伊党领袖辞中央部长职,但伊党副主席哈山拒辞地方政府及联邦直辖区部长,因而被开除,转靠巫统。伊党在1977年12月13日的国阵会议上,被开除出国阵。

两党的恩怨最终通过选举解决。这场比全国大选提早举行的州选在1978年3月11日投票。36个州议席中,纳西组成的伊阵线(BERJASA)与巫统取得默契,和伊党决一高低。国阵赢23席丶伊阵11席(纳西也取胜),伊党仅剩下2席,国阵重新执政丹州。

「丹州危机」期间,巫统在丹州扶起东姑拉沙里(丹州王子)。他领导的巫统在丹州,取得漂亮的战绩,提升其在党的地位。他被形容为成功推翻伊党丹州政权的策划人和推手,实现巫统执政丹州的目标,也为胡申翁送上一份「大礼」。

值得一提的是,国阵在丹州选举胜利,促使胡申翁提早全国大选,乘胜追击削弱伊党势力。他在1976年以巫统代主席身份接任首相,并在大选过后扶正。

资料来源:http://cnews.cari.com.my/news.php?id=37507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