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訊)第十三屆全國大選的成績已經出爐,縱觀過去長達15天的競選期,有各種令人留下深刻與難忘印象的事,隨著國陣保住中央政權繼續領導大馬政府,以及民聯保住了雪蘭莪、吉蘭丹與檳城的政權後,以下的各項紀錄也為本屆大選增添看頭。
最高投票率
反對黨成功掀起一股回鄉投票熱潮,讓本屆大選的投票率超過80%,各州的投票率平均也在80%以上,是大馬建國以來,最高投票率的紀錄。
行動黨大贏家
行動黨在2008年大選時只贏得28個國會議席,本屆卻贏得38國席,比上屆增加10席,一躍成為民聯擁有最多國席的政黨,公正黨贏得30席、伊斯蘭黨則只有21國席。
檳馬華首次喪失按柜金
檳城馬華不但在所有競選的議席中敗選,競選武拉必州席的劉一端及彭加蘭哥打的駱保才,也因得票率少過投票總人數的八分一,喪失了5千令吉的按柜金。
53張多數票最少
霹靂魯博馬鮑州議席的多數票是53張,是本屆大選最少多數票的紀錄。
最多原任部長敗選
共有14名尋求捍衛議席的原任正副部長,不敵此次的全國反風,結果悉數落馬敗選,無緣繼續受委出任內閣成員。
柔佛州席最多廢票
在各州議席選區里,柔佛有最多的廢票紀錄,例如柔佛再也州議席的廢票就高達1千87張,比多數票1千460張多數票只是稍少一些;彭加蘭岭頂的廢票有1千63張、努沙再也的廢票也有873張、其它州議席的廢票也介於400至600張之間。
雪州國席廢票最高
在22個雪蘭莪國會議席里,超過1千張廢票的選區就有14個,其中又以引發六角戰的加埔國席廢票最多,達2千379張。
其它廢票多過1千張者包括烏魯雪蘭莪(1443)、士拉央(1435)、鵝嘜(1353)、班登(1022)、烏魯冷岳(1335)、沙登(1761)、蒲種(1251)、格拉那再也(1160)、梳邦(1669)、巴生(1343)、哥打拉惹(1102)、瓜拉冷岳(1517)及雪邦(1219)。
一些選區如雪邦國席的廢票,比多數票還多,因此若選民謹慎畫票,則有可能改變選舉成績。
國陣華基政黨勝席最少
所有華基政黨如馬華、民政、人聯黨所贏得的議席,都比上屆大選更少,如馬華競選37國90州,結果只在7國11州勝出;民政競選11國31州議席,結果只在1國3州勝出;人聯黨競選7國,輸到只剩下1國席,淪為“蚊子黨"。
最高齡候選人再敗選
已經94歲的邁慕娜以獨立人士再度上陣瓜拉登嘉樓國會議席,結果再度因得票太少而喪失按柜金。她曾在2008年大選時競選同樣議席,在三角戰中僅獲得685張票,1萬令吉按柜金被沒收。
最年幼候選人喪失按柜金
或許是太年輕,還是難敵全國反風,年僅24歲的莫哈末耶谷以獨立人士身份上陣檳城雙溪檳廊州議席,結果被行動黨的林秀琴以超過12萬張的得票擊敗,喪失按柜金。
最貴大選
本屆大選也是有史以來最“貴"的大選,獲得的撥款達4億令吉,刷新紀錄。
本屆的“大混戰"中共有1千900人競選222個國議席和505個州議席,單單是按柜金就近2千萬令吉,創下大馬歷史的新高。
(星洲日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