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孫權因善於拔擢人材,順利化解了多次危機,從而在三國戰亂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攝影:
插畫 素素
為了國家安全、人民安居樂業,孫權願意放下身段,不計個人得失。也正因為他立於用心為江東父老考量的基礎上,才能在紛亂的三國時代挺直站立。
三國時期,聰明蓋世的曹操認為當時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劉備二位而已。然而,在歷史的發展中,最後還有一位孫權與劉備、曹操爭天下。孫權到底有甚麼能耐,能和這兩位英雄三分天下?
一位成功的老闆,集合眾人之力,替他賺錢、為他拚命;一位苦命的老闆,推著眾人前進,替眾人賺錢、為眾人拚命。當老闆缺乏智謀、能力和氣度時,不僅自己會走錯路、做錯事,還會耽誤員工寶貴的青春。所以一個老闆之所以能成功,在於他擁有識人的眼光,能夠善用團隊的能力,共同去發展事業。
這就是孫權不為英雄,卻依然能分天下的原因,請讓我述說一二。
赤壁退曹,彝陵敗劉
三國時孫權不像曹操般在軍事上才華橫溢,卻因能善用周瑜,在赤壁之戰時大敗威震中原的曹操;孫權也不像劉備般在戰場上打滾多年,是曹操認定的另一號人物,說出「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曹操」,卻在彝陵之戰時,大膽起用當時尚未揚名的陸遜,大敗傾全國之力而來的劉備,讓劉備在白帝城遺憾而終。
孫權有甚麼樣的特質,可以帶出如此有能力的屬下,打敗當時皆具有一統天下能耐的曹操、劉備?
還原當時的局勢,孫權之勝,猶如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帶著尚未成名的戰將,卻將一群名震江湖的高手打敗,跌破大家眼鏡。到底孫權是如何做到的?他有何過人之處?
以誠待人,敬重部屬
呂蒙是孫權從行伍之中提拔出來的,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實現了孫吳集團多年來一直追求的占據長江的目標,大大擴張了它的勢力範圍。
呂蒙患病時,孫權極為關切,特地迎置呂蒙於內殿,以重金召募能治癒呂蒙疾病的醫者。為了隨時留意呂蒙的病況,又不打擾呂蒙養病,便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以便隨時觀察瞭解病情。每當孫權看見呂蒙病情好轉之時,則跟左右言笑甚歡;但當呂蒙病轉沉重之時,孫權便坐臥不安、夜不能寐。後來呂蒙病況危急,孫權除親自臨視之外,更命道士於星辰之下為呂蒙請命求福,呂蒙病死,孫權極其哀痛,為之而憔悴,待臣下之誠,如此之深。
史書記載:「孫權善撫將士,能得臣下死力,將士都願以身事主。」比之於現代,其實就是以誠待人,令部下感受到老闆的溫情,進而忠心耿耿為老闆效勞。
慧眼識英雄,勇於重用
孫權用人勇於打破常規,不搞論資排輩,破格選拔新人。他認為誰能勝任要職,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史書記載:「孫權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陳。」在魯肅、呂蒙未發跡之前,孫權就慧眼識英雄,進而勇於重用。
在三國爭霸時期,劉備有關羽、張飛、趙雲一流猛將,又有絕世謀臣諸葛亮的輔佐;曹操更是盡收天下英才,麾下才能智士眾多。而孫權得以與曹、劉兩大陣營相抗衡,非是江東人才獨多,而是江東弟子願在江東效命,孫權又善於發掘屬下的才能,讓屬下適才適所,所以孫權當政之時,江東人才多有所用,曹操和劉備不敢攖其鋒。
充分授權,充分信任
例如,孫權在彝陵之戰時,力排眾議,大膽起用尚未顯名的陸遜,並能讓其放手去幹,其膽魄和識人的高明實在令人折服。試想面對蜀漢傾巢而來的軍隊,只要稍一不慎,東吳立刻會被蜀漢和魏國瓜分。而孫權不僅大膽起用新人,更對他充分授權、充分信任,令下屬全心全意地為上司分擔憂愁,創造全贏、高效率的局面。
當年陸遜抗劉的戰略構想是:先退守彝陵,改善後勤運輸,然後等待戰機的來臨。「等待戰機」,這似乎是毫無把握的戰略構思,而陸遜當時在吳還是個未有戰名的平凡將領,孫權的身邊群臣如何能信任?蜀、吳兩軍相持半年,沒有任何戰果,各式的進言不斷地挑戰著孫權識人的信心,而孫權這種異乎常人的識人之能加上堅定不移的信任心態,最後才有了彝陵大勝,火燒連營的成果。
戰後,陸遜坐鎮荊州抵禦蜀軍,孫權還特別刻自己的大印給他,猶如將陸遜看成自己的分身,每當與蜀漢交往書信,總是讓陸遜過目,若覺得有不妥之處,可自行修改後蓋印發出,這種充分授權的程度,實在少見。
充分授權不僅會激勵屬下全力以赴,還會給屬下更多的權威,更有益於內部團結、一致對外。有了充分授權,屬下的才能就能充分發揮,印證了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無條件地肯定,會讓人的潛能無限地發揮。」同時不用擔憂領導者會因不信任而不利於政策的推行,往往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換句話說,孫權這種充分授權、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式,正是周瑜、呂蒙與陸遜得以創造令人驚豔戰果的礎石。
引導吳下阿蒙成長
我們熟知的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和「吳下阿蒙」的典故,正是發生在東吳大將呂蒙身上。原來呂蒙雖然屢立戰功,但書念得少,上書奏議還得找人捉刀,所以被魯肅所看輕。
在史書上,魯肅並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老好人,相反地,他曾輕向孫權提出類似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建議:「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他是這樣一位具有眼光的謀士、將軍,所以周瑜死前才推薦他繼任其位,防守陸口,直接面對蜀漢猛將關羽。
魯肅卻看不起呂蒙,把他視為草包。有一次,魯肅經過呂蒙駐地,不願登門拜訪,有人提醒:「呂將軍戰功愈來愈顯赫,不應該再看輕,應當前去探望。」魯肅這才非常勉強地去拜訪呂蒙。
在酒酣耳熱之際,呂蒙問魯肅:「你身負國家安危,與猛將關羽為鄰,有何計謀以防不測?」魯肅此時隨口敷衍說:「隨機應變。」沒想到呂蒙嚴正地說:「現在東吳、西蜀結盟暫時成為一家,但荊州主將關羽是熊虎般的猛將,對付他的計策怎能不預先擬定好呢?」隨及提出了五套對付關羽的計謀。魯肅聽後大為訝異地說:「我竟然不知你的才識到了如此驚人的地步。」於是便拜見呂蒙的母親並結為好友而別。
而引導呂蒙蛻變的關鍵人物正是孫權。
孫權曾鼓勵呂蒙和另一名將領蔣欽說:「你們擔任要職,掌管軍國大事,應該多讀書,增長見識。」這時呂蒙卻以軍務繁雜為理由推托。孫權接著說:「我不是要你們成為精通經書的博士,而是要多涉獵,了解歷史。況且你們不會比我忙。」
接著孫權更以劉秀、曹操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好學不倦為例,鼓勵呂蒙和蔣欽多多讀書,期望他們成為一位允文允武的全才,並開出書單,包括《孫子兵法》、《六韜》、《左傳》、《國語》、《史記》、《漢書》、《東觀漢紀》等書。呂蒙聽完孫權的開導後,大受啟發,發憤用功,不久便成為腹有良謀、通古識今的猛將,令曹魏、蜀漢兩國不敢輕啟戰端。
為國為民,不計個人得失
如果問領導者,你辦企業的目的為何?很多的老闆會詞嚴義正地回答:「為了賺錢。」而賺錢是為了累積自己的財富嗎?這種目的可以讓企業永續發展下去嗎?孫權的經驗告訴我們,為國為民,利他的想法才能讓企業更好地永續發展下去。
赤壁之戰前,孫權不以自身權位思考,在戰降之間斟酌,而後在諸葛亮舌戰群儒,與重臣周瑜的力主之下,聯合劉備、決心抗曹。赤壁戰勝之後,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於是孫權又與魏國合作,呂蒙等吳國將領進入荊州後,愛民如子並沒有大肆燒殺,贏得荊州士民的愛戴。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
面對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復仇的劉備,孫權為免腹背受敵,國家、人民生靈塗炭,又不計得失地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而彝陵之戰後,為了避免魏國乘勢併吞東吳、蜀漢,因而放下戰勝國的高姿態,立派使節尋求和蜀漢重修舊好,讓魏國不敢輕舉妄動。
孫權是一個為了國家安全、人民安居樂業,願意放下身段,不計個人得失的領導者。也正因為他立於更多地為江東父老用心與考量的基礎上,才能在紛亂的三國時代挺直站立。
资料来源: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10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