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转载]大马篇~第13届全国大选(前瞻):登州國陣不怕民聯怕內鬥


  •                                                                                        伊斯蘭黨來勢洶洶,想要奪回登州政權,本屆大選的戰情必定激烈。(檔案照)





伊斯蘭黨席位增加打擊登州巫統的士氣,而選後發生的大臣鬧雙包事件,更讓巫統發生內鬨,如今紛擾多時的內鬥表面看似已經化解,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
2008年大選,西馬掀起反風,登嘉樓州也受到輕微波及,讓原本只有4個州議席的伊斯蘭黨增加到8個席位,這也加強了伊斯蘭黨再次奪回登嘉樓政權的信心。
在308大選前,伊黨的4個州議席為該黨的傳統堡壘區,即魯仁當、峇都布洛、馬尼及華嘉孟柏浪,2008年的政治海嘯,國陣輸掉了武吉督卡、蘇拉、武吉巴容及拉當州議席。
至於國會選區方面,伊黨保住馬江國會議席,過後在2009年的補選中擊敗國陣贏得瓜登國會議席。
國陣在登州有6國24州議席,伊黨則有2國8州議席,國陣州主席兼州務大臣拿督斯里阿末賽益在第13屆大選放眼贏得至少29個州議席上屆大選,伊黨贏得的8個州議席中,5個的多數票不超過1千張,分別是拉當(31張)、武吉督卡(336張)、蘇拉(1千張)、馬尼(406張)及武吉巴容(115張),國陣有信心可以贏得這5個州選區。
國陣財力人力物力強
不過,當國陣有信心從伊黨手中贏得上述5個州議席之際,伊黨也對國陣目前擁有8個州議席虎視眈眈。
國陣在308大選攻克這8個州選區的多數票不超過1千張,其中3個(德布,德洛巴蘇及北加)的多數票更少過500張,因此國陣也不敢輕敵。
與伊黨相比,國陣不論是財力、人力及物力遠比伊黨強,可是國陣在面對大選時,除了面對伊黨,更需要嚴防自己人,因為根據以往國陣在登州落敗的記錄,幾乎都是因為巫統內鬥,繼而發生扯後腿事件。
308大選後,率領國陣在2004年及2008年贏得登州政權的日底區州議員拿督斯里依德里斯因被登州蘇丹拒絕,無緣續任大臣一職,而草根出身的基惹州議員阿末賽益則被欽點為大臣,為登州巫統埋下了分裂的伏線。
阿末賽益上任後,遭到親依德里斯派的州議員及州巫統領袖的強烈反對,2009年4月更發生3名國陣州議員(阿濟區的拿督羅索華希、北加區的查卡里亞及柏邁蘇里區的哈林祖索)接獲恐嚇手機簡訊事件。
依德里斯或棄州攻國
3名州議員聲稱接獲據稱是來自阿末賽益機要秘書的手機傳送的簡訊(警方後來證實是依德里斯政治秘書拿督阿末蘭茲所為),他們過後更連同另外7名州議員集體缺席州議會會議,企圖逼阿末賽益下台。
雖然這起風波最後獲得解決,可是卻讓人看到登州巫統內鬨的嚴重地步,以致黨主席納吉被迫委任副主席拿督斯里希山慕丁出任州聯委會主席,整合登州巫統。
登州巫統內鬨已經讓國陣在2009年的瓜登國會議席補選嚐到苦果,讓這個原本屬於國陣的選區,落在伊黨手中。
來屆大選,阿末賽益在遴選上陣的候選人方面,如何在本身陣營及依德里斯陣營之間做出選擇,擺平兩個陣營的分歧,考驗著阿末賽益的政治智慧,萬一稍有差池,就會出現扯後腿現象,影響國陣的表現。
為了避免阿末賽益與依德里斯的派系恩怨影響大選的表現,消息透露,國陣高層據悉準備安排也是人民信托局(瑪拉)主席的依德里斯棄州攻國,在勿述國會選區上陣,並在大選後出任部長。
多個州席多數票少過1千
國陣不求攻先求守
不管這個消息是否屬實,可是這樣的安排不失為良策,畢竟曾任州務大臣的依德里斯極具領導才能,他領導登州期間(2004至2008年)的表現有目共睹,如果屈就繼續當一個州議員,不但大才小用,也無法安撫他及他的陣營。
若依德里斯真的棄州攻國,無論對他或登州國陣都是好事,可以藉此機會整合登州國陣,協助國陣保住登州的政權。
總而來說,如果沒有發生嚴重的內鬥,國陣要繼續在登州執政應該沒有問題,不過,國陣誠如阿末賽益所言,贏得更多的州議席,則有一定難度,畢竟國陣也有多個州議席的多數票少過1千張,與伊黨相比也不見得佔盡上風,國陣與伊黨各自都須步步為營,打贏這場選戰。
另外,雖然人民公正黨也將在登州上陣,不過公正黨的勢力在登州還不成氣候,就算上陣也只是陪跑居多,無法對國陣構成威脅。
公正黨在308大選攻打2國4州議席,全軍覆沒。
登嘉樓國選區
P.33 勿述
P.34 士兆
P.35 瓜拉尼魯
P.36 瓜拉登嘉樓
P.37 馬江
P.38 烏魯登嘉樓
P.39 龍運
P.40 甘馬挽
登嘉樓州選區
N.1 烏魯勿述
N.2 哥打布特拉
N.3 日底
N.4 瓜拉勿述
N.5 查比
N.6 柏邁蘇里
N.7 冷甲
N.8 峇都拉吉
N.9 德布
N.10 直落巴蘇
N.11 士布浪達吉
N.12 武吉督卡
N.13 華嘉孟柏浪
N.14 萬達
N.15 拉當
N.16 峇都布洛
N.17 阿羅林巴
N.18 武吉巴容
N.19 魯仁當
N.20 彭加蘭柏拉岸
N.21 德樂孟
N.22 馬尼
N.23 瓜拉伯浪
N.24 阿濟
N.25 鐵山
N.26 蘭道
N.27 蘇拉
N.28 北加
N.29 甘馬仕
N.30 基惹
N.31 朱蓋
N.32 亞逸布爹(星洲日報‧分析報道:劉愛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