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云 报导
在百物叫涨的今天,年轻人想要购置人生的第一所房子,有时真的难如登天,但真的是不可能任务吗?
其实关键只在于年轻人愿不愿意先苦后甜,调整现有的安逸,暂时「苦行」一段日子,要拥有第一个家就不再只是个梦,但要经得起万事起头难的考验。
根据IMowner.com(大马房地產討论区)针对年轻人开始想规划购买房產,所整理的购屋者经验显示,如果想拥有自己的房子,那请儘早拥有。
该网站的贴文指出,买房子最关键的3件事是储蓄、理財及忍耐。
先谈储蓄,买房子的「入门票」是头期,这笔钱可以是每个月的储蓄、年终花红、公积金(但不建议)、父母家人支持,或投资资金转移等。
然而,多数人的头期来自于储蓄,惟对財力有限者,储蓄只適用在头期,而非全额购屋。
重新调整消费习惯
至于理財,就是做好自己的財务信用纪录,如每个月的付款、收入证明及所得税等。如果还在烦恼信用卡怎么还最低限额,这离买屋还很远。
稳定的收入,量力而为是购屋者必须要有的基本条件,因一般买屋分期付款就是30年的事,不还就是拍卖或被列入黑名单。確定在能力范围內能够支付贷款,同时不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提到忍耐,房贷如果占收入的1/3,意味著购屋者必须放弃1/3的物质花费。那可能是少一个名牌包包、少出国几次、少一些饮酒作乐,重新调整消费习惯。
至于购屋的观念呢?IMowner.com认为,房子是从小到大,所以越早规划,后面越轻鬆。
依个人能力买屋
该网站举例,就像车子应是从国產车慢慢升级,而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宝马,这样压力会少一点。
同时要面对现实,把收入和实际能负担的房价拿出来参考,不要看不上觉得水准低的房子。那不一定是买了就一定要住一辈子的,先求有再求好。
此外,理財讲师陈詮峰博士受询时指出,许多人的理財观念是建立在他人有,我也要有的思维中,从这方面很容昜导致一个人陷入负债的深渊。
他强调,买屋应以个人的能力而定,意思是量力而为,不要没有能力,就去学人买屋子,惹来一身债,到最后甚么都得不到。
釐清购屋目的勿贪婪
许多人购屋时,都会打公积金的主意,理財讲师陈詮峰博士指出,购屋要分两部分来看,第一是投资,第二是自己住。
他说,如果挪动公积金购屋,接下来的供期又在能力范围內,就不会造成任何问题,相反的,如果连供期都很手紧,月尾领薪资,月头就变「月光族」,这种做法就不妥当。
「挪动了公积金,对高收入群肯定很快累积回公积金的数目,如果是低收入群,一般上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累积。」
投资需有眼光
他说,人不要「贪婪」,尤其是年轻人,看人有自己也要有的心態需要纠正过来。
此外,他说,產业投资要有眼光,买错,几十年后还是无法增值,买对房產则另当別论。
「买屋来住就不一样,你住进去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因为你不是拿来投资。」
投资头脑 提升赚钱能力
陈詮峰说,高收入群置產没有太多困扰,但人心总是有许多不满,整天都在埋怨自己的命运,无法获得高收入让自己拥有想要的物质,但从没有想过提升自己,来转换现有的环境。
他表示,想办法增加收入,就要投资你的头脑,这会牵涉到你人生的改变。
他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需要拥有知识、態度、技术和习惯。
他解释,首先要拥有知识,知识可增加学术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知识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知识,另一种是专业知识,这两种都要提升。
自愿自发的態度
「第二是態度,要自愿和自发的態度,即要拥有积极和热诚去做一份工作,同时要瞭解从中学会了什么?学会的知识是否能让你获得器重?如果人人都只抱著打一份工作的態度,只不过是如此而已。」
「接著是技术,在岗位上是否熟能生巧,靠自己去磨练出来的,习惯则是需要培养出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