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6年10月4日星期二

[转载]理财篇(大马)~不可思议的融资计划(完结篇)别再受骗.天下没有稳赚的投资






2016-10-02 19:00

今年伊始,国内已发生多宗诈骗案件,尽管执法单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民众不要轻易相信投资回酬不寻常的公司,惟显然效果不彰,皆因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上当者也大有人在。

(图:星洲网)


看了上期谈及T公司的“不合理疑点”后,是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一直以来诈骗公司的说词都是满满的疑点,只是民众被“钱”所蒙蔽,以致没有细想而忽略了疑点的存在。

今年伊始,国内已发生多宗诈骗案件,尽管执法单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民众不要轻易相信投资回酬不寻常的公司,惟显然效果不彰,皆因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上当者也大有人在。
本期将带大家回顾过去国内较受瞩目的诈骗案件以作为借镜,并提供了防诈贴士以作防身之用。
在大马发生的诈骗案件使用的手法不一,不管使用的是什么招数,在抽丝剥茧后,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骗钱。

T公司手法“创新”
T公司所使用的“融资诈骗”手法可算较“创新”,与平常听闻的诈骗案并不相似,其并不是以低风险高回酬来吸睛,反而是以庞大的资金等着你来借做噱头,让受害者误以为真的遇上一家慷慨解囊,愿意无条件借钱的公司,才会傻傻的双手奉上大笔手续费。
T公司最高招的地方要数在整个借贷过程中,没有直接向受害者讨钱,只是游说受害者借钱,且可供出借的数额相当诱人。此举轻易击破面对借贷问题的公司心房,让他们愿意放手一博,以小额手续费博取大额款项。
上当者不乏中小企业老板,甚至有地方社团领袖也被甜言蜜语蒙骗,沦为T公司的宣传工具。
联储局债券诈骗案件在大马时有所闻,早在2001年时就已经出现,而T公司的故事不是首创,其是抄袭早期发生的债券案例,稍做更改即“推出”市场行骗。

案件1:芝加哥联储债券骗案
相信大家对于今年爆发的芝加哥联邦储备债券(Federal Reserve Chicago Bond)骗案记忆犹新吧?
芝加哥联邦储备债券骗案与T公司相似,都是打着债券的名号行骗,该诈骗集团首脑自称为拿督,并与一对医生夫妻联手行骗。
该诈骗集团活跃两年之久,他们通过引诱受害者缴付100至1000令吉不等的投资金额,再让受害者支付“疏通”银行的费用,以获取高额回酬,上当者更不乏富豪及拿督级人物。
他们是以多层次行销(MLM)方式营运,以首脑(称为CEO)为主,旗下有5名主线(Master Pay Order),接下来则是上线(Pay Order)。
他们通过微信宣传及举办“洗脑”讲解会,并在短短4个月内,骗取高达9000万令吉的款项,受害者多达7600人。

案件2:Highway Group快速致富骗案
这宗让多名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出卖灵魂的诈骗案件,想要忘记还真需要一段时间吧?
此宗快速致富骗案声称进行外汇投资及产业发展,欺骗受害者投资最低350令吉,以在4个月内获得高回酬,甚至扬言回酬率高达3000%。

通过社交媒体招收会员
该诈骗集团还“善用”社交媒体,通过脸书、微信及WhatsApp等来招收会员,在短短两年里,招揽约50万名来自大马、汶莱及印尼的受害者加入,骗取的款项多达4000万令吉。
此外,他们频密地在各地方举办讲解会,以吸引更多人群加入投资。
根据资料,该诈骗集团的投资分3个阶层,分别为4、8及12个月,当中最高可获得33倍或约3300%的回酬。
第一阶层最低投资350令吉(一个单位),每月可获100令吉回酬,4个月后额外获得800令吉奖励。
一旦受害者在4个月后继续投资,则进入第二阶层,每月依然可得100令吉回酬,第8个月则可获3600令吉;第三阶层同样每月获100令吉,并在第12个月获得1万零600令吉奖励。
不过,此案需要受害者在银行开设户头,且一个单位一个户头,因此警方调查是否涉及洗黑钱活动。
该诈骗案的首脑更是自称拥有拿督和拿督斯里头衔,警方不排除有显赫人士上当,只是碍于面子没有报案。

相似点:低风险,高回酬
以上提到的诈骗案件皆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案例,有没有发现这些案件都具有高度相似度?
诈骗案件最大的相似点就是——“低风险,高回酬”,这老掉牙的招数骗子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几乎不可能达成,可是,还是有人愿意相信那“几乎”的存在率。

越见高调
不畏样貌曝光
另外,大部份诈骗集团的首脑都自称拥有“拿督斯里”或“拿督”的头衔,让受害者误以为首脑是有功于社会的人士,不会欺骗他们。
而近期的诈骗集团越见高调,不单在社交媒体亮相,有者还不畏自己的样貌曝光,在电视、报章等大肆宣传。
骗子最会的就是耍嘴上功夫,使出舌灿莲花的功力游说受害者,包括地方闻人的加入,以更容易取得其他人的信任,而且一旦有事情发生,地方闻人可充当“先锋替死鬼”,先遭受害者质问。
不得不提的还有所谓的金字塔行销,几乎每家诈骗公司为了招揽会员,都会以上下线的方式招揽,让上线招揽熟悉的下线且给予丰厚的佣金,以至于受害者人数极速增加。
皆因诈骗集团擅打心理战,深谙只要有熟人参与,就成功的突破第一道关卡,接下来就积极游说,他们秉持“不怕你不加入,就怕你不要钱”的经营方针,成功让其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只要一天没被投报,就可以继续行骗。

擅打心理战
诈骗集团还喜欢为加入的“高层”给予异于常规的职位名称,企图蒙骗受害者,说穿了也只是一个附有称号的骗子。
大部份的诈骗集团在一开始并不会要受害者投入大笔资金,而是由小额款项开始,而受害者在初期,的确可以获得些许甜头,惟在投入越来越多的金钱后,才会发现所获得的回酬远不及所投入的,到头来发财不成却成了被骗的呆子。
而在以上的案例里,不难发现,有专业人士也甘愿放弃本身的专业加入骗子行列,可想而知在这年头,骗子比专业人士好“赚”!
其实,发生在大马的诈骗案件不胜枚举,尚包括以年轻人为目标的外汇投资骗局,投入小额资金,则可以在一天内获得高回酬;再不就是低价投资国外房产项目,林林种种,就是想要把民众的血汗钱骗进他们的口袋。

案件3:南宁骗局
南宁骗局案件响当当,当然不得不提,该宗骗案牵连广大,更闹出命案,受害者遍布世界各地,所骗取的款项难以估计。
此案的受害者先被游说免费前往南宁旅游兼考察,抵达后则被带往出席讲解会,受害者在连番洗脑后加入投资“虚拟资产”,等到受害者发现此是一场骗局时已经太迟。
而有者为了取回之前所投入的本金,只好昧着良心继续欺骗其他人,以至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该集团同样以金字塔行销方式进行,加入让“上线、上上线、上上上线”赚钱,招揽“下线、下下线、下下下线”让自己赚钱。
推荐人称为“家长”,投资者必须先投入一笔资金,然后寻找3个下线,至少有13个成员就可以成为“经理”。
南宁骗局自称以“纯资本运作”,普遍要求受害者投入约7万人民币,认购21股,每股3300人民币,外加800人民币手续费,且保证2年内可赚取1000万人民币。
据称有政要闻人也上当,惟担心面子挂不住,因此他们并没有出面指证。

案件4:云数贸非法传销
在芸芸骗局里,最张扬的可是自称“未来世界首富”张健所创办的云数贸非法传销案件。
云数贸是以“钱生钱”的方式引诱受害者上当,即收取300令吉入会费,再找两名会员加入则可获得300令吉佣金。
为了取信于人,云数贸高调行善,大派名贵礼物,甚至还搞一个基金会,一掷千金就是为了博得政党、艺人及民众的信赖。
张健不单在大马行骗,其魔爪也伸向中国和泰国,并以不同名义但相同的作业方式行骗。
涉及云数贸非法传销计划的“高层”当然也少不了自称拥有拿督斯里和拿督头衔的人士,尽管云数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张健在泰国被捕入狱。惟他依然深受“拥趸”爱护,不断在外为他张罗事项,且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案件5:黄金投资骗局
黄金投资是骗子惯常使用的幌子之一,有者游说受害者以低价购金,实际付出的金钱却远高于市价;有者则是投入资金后,却连金块的踪影都见不着。
近期就有一宗黄金投资骗案发生,该骗子是于电视节目上介绍公司作业,使得受害者深信其运作,参与骗子的黄金投资计划。
骗子还向受害者展示拥有的黄金,惟当受害者投入资金后却迟迟没有获得黄金而起疑时,该骗子就发布公司破产的消息,让受害者无法追讨被骗的资金。
据称该诈骗公司已经运作约3年,且相信已有上万名受害者,骗取的金钱更达上亿令吉。

如何防止诈骗?
诈骗案件时有所闻,什么态度才能避免被骗呢?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要防止被骗,首要紧记一条黄金法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项听起来非常好,回酬也很诱人的投资项目,往往有可能就是一场骗局。
以逻辑分析,如果一项投资计划真这么好赚,他们又怎么会舍得与其他人分享此得来不易的投资计划?

●投资前需三思
钱在你手中就是属于你的,因此,当你接触一项投资计划时,无论你如何心动,也必须多思考,不需急于做决定。
对每项投资产品保有怀疑的态度,多花时间寻找相关的资料,好的投资绝对不会因为一点时间而被错过的。

●查询合法性
投资前可以先向相关单位查询所投资的产品和公司的合法性,确保是向合法的公司进行投资。
金融监管机构如国行会不间断更新获得合法准证,并能提供金融投资产品的公司,一旦面对疑惑,可以上网查询。
另外,国行和证监会皆会在其网页公布被纳入警示名单和监视名单的公司名字,惟漏网之鱼还是会存在的,因此民众还是需要留意名字没有被纳入的公司。

●保存相关资料
如果已经参与投资,那就必须确保获得相关产品的文件证明。此外,还必须保存文件副本及与相关人士的通讯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你发现自己掉入老千圈套,应该立即投报,配合执法当局提供相应的资料,以让执法机构早日将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投报时须找对执法机构
基于诈骗案件手法不一,涉及的执法机构也不相同,因此受害者在投报时可能出现投错单位的窘境,加上执法机构难以掌握完整的资料,最后可能落得不了了之的情况。
普遍上诈骗案件涉及的执法机构包括证监会,管辖范围涵盖资金市场,举凡与股票、债券和非法集资等的问题可向其投报;国行则负责存款与外汇投资相关的骗局,至于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则负责多层次行销骗局。当然,所有的诈骗案件还需要警方介入调查。

投机心态要不得
虽然诈骗案件防不胜防,惟态度才是决定所有一切的根源。一旦晓得不合理回酬极有可能是谎言,就不要轻易尝试。
证券监督委员会(SC)旗下投资者投诉部副经理凯鲁利兹万认为,投资者必须秉持正确的投资态度。
他说,非法投资公司不能提供投资保障,一旦民众察觉得一项投资存有异样,可以向证监会或国行查询。“如果一项投资项目提供快速和回酬保证,民众则要谨慎待之,最佳的方式就是不投资。”
另外,凯鲁利兹万不讳言,科技发达使得骗子容易隐藏身份,以致执法面对难题。
“不过,我们会加强监管社交网站包括脸书、网络等。”

科技发达
骗子容易隐藏身份
无论如何,他表示证监会竭尽所能传递正确讯息,包括走入人群与民众沟通,并教育民众正确的投资态度。
凯鲁利兹万也提醒投资者不要存有投机心态,确保投资在合法的投资机构。
他直言,的确有些投资者明知是骗局,却为了短期利益而一头栽进去,甚至还招揽亲友加入,此一类人不算是无辜的受害者。
国家银行(BNM)也建议遇到疑似诈骗案件时,民众应立即向警方投报。

结语:
投资骗局难以根除,诈骗集团抓准人性贪心的弱点,加上法律存有的漏洞及网络发达的便利,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另外一点的是,部份涉及者碍于面子不愿投报,导致执法机构面对资料不足,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有者则是明知此类事件违法,却选择沉默甚至同流合污,使得受害者越来越多。有时选择沉默,保护了自己,却助长歪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