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转载]人文篇~ 中國鄂爾多斯的現代鬼城






Meant as home for one million people, the Kangbashi district remains nearly empty five years after construction began
(原本要供給一百萬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區,在建設開始的五年後仍近乎空無一人)



時代雜誌曾刊出的一個攝影專題:
以下是內容節錄(所有圖片與報導都直接連結或翻譯自TIMES的攝影專題


以下题材皆参考于小白队员不待机网页   以及   时代杂志
原文可参考archifield.net




↑ 雖然許多康巴什新區的房地產已然售出,且依計畫2010將有一百萬人居住於此,但城裡還是空無一人。





↑ 康巴什新區裡幾乎空置的公寓,沿這條路半個鐘頭遠的地方是東勝區(鄂爾多斯的市中心),鄂爾多斯約有一百五十萬人住在那裡。





↑ 一對工人正在公共圖書館外整理。這個城市自稱擁有全中國第二的每人平均所得,僅次於上海,贏過北京。





↑ 工人扛著海棉板走上仍施工中的鄂爾多斯博物館階梯。





↑ 一名行人經過巨大的康巴什Linyinlu廣場雙馬雕像後。





↑ 一位路人走過幾乎沒有使用的商業區,幾乎還沒有任何商業活動進駐這個區域。





↑ 建設計畫無視住房率的欠乏,繼續進行著。





↑ 一名老人推著推車穿過分隔完工與未完工公寓的道路。





↑ 工人們替這群公寓還未現身的居民們興建廣場。





↑ 康巴什正等著居民能帶給這個原本要容納與聖地牙哥、加州同樣人口數的區域生命.


-----------------------------------------------------------------------------------------------------------------------------------------------------------------------------------------------

雖然有人常用「廢墟之城」來形容台中市,但比較起來,康巴什新區才是真正的廢墟城市。
然而她似乎又與一般人所熟知的廢墟有些不同。
所謂廢墟─或著精確地說,城市中的失落場所─是一種存在於當代都市的普遍現象;雖然廢墟總是能帶給我們驚喜,但廢墟本身並不是多稀奇的東西,她們是城市生命週期循環中無可避免的產物,往往很自然地隱没於日常風景中,或許是過於尋常了,所以很多人都視而不見。
新生與死亡共存於我們的城市。不斷增生的新大樓,荒廢凋零的老眷村,都是城市生命歷程的一部份。
因此,「走!去廢墟!」成為了寂寥反覆的生活裡,可以輕易實現、充滿浪漫與幻想的微小冒險。
若問廢墟魅力何在,大概人人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絕對的與世隔絕、靜謐的空氣與光線、剝除機能與意義後純粹的空間之美…而根本來說,廢墟之所以是廢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廢墟「記錄了生命歷程的痕跡」:人類留下的生活痕跡、自然現象造成的痕跡、建築體因各種需求而改建增減的痕跡等等。
人們可以從廢墟所展示的各種痕跡中,經由與自身記億和環境脈絡的比對聯想,而獲得某種餽贈;那可能是類似預兆或是故事般的東西,也可能只是電光石火間的短暫思慮。以我個人來講,這種過程充分滿足了我內心的某個部份。
康巴什新區所欠缺的正是這個,她與其他城市中的失落場所,存在著決定性的差異。
康巴什沒有「痕跡」。
她不像城市中被遺忘的建築、荒廢的聚落裡保存了大量的記億殘片;她也從未進入新舊建築彼此消長、生死並存的階段;她打從一開始就是一座巨大、完整而獨立的「城市的廢墟」,裡面幾乎不存在人類生活所造成的痕跡。
康巴什欠缺了一座城市正常該有的生命歷程,像變魔術般地跳過衰老與重生,直接以嶄新廢墟的姿態向世界招呼:「嘿!我天生就是一座廢墟喔!」
沒有人生活其中的城市不能算是真正活著,儘管康巴什不斷地增生長大,也只是一副空虛的殼,一具尚未出生就直接宣告死亡的龐大屍骸。
從這樣的廢墟裡可以讀出什麼呢?從空無一人的房間到空無一人的街道,這之中到底隱含著什麼呢?或許是絕對而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空無吧。
常常在各種當代影像裡(如攝影、繪畫)發現有意或無意營造的都會空景,可能藉由紀錄或創作無人的城市空間,傳達了身處都會的孤獨心境。但在康巴什新區,空景卻是常態。
康巴什那乾靜整齊得像是某種表現主義電影佈景的都市空間,可能揭示了一種全然不同於以往的新型態廢墟。
首先從尺度上來講,台灣的廢墟最大也就是眷村之類的老舊聚落、盤據山稜的廢棄工廠;國外可能有更大規模的廢墟,像沒落的掏金鬼鎮或是受核汙染的隔絕區域。
但再怎麼說,以「一百萬人居住的城市」為尺度的廢墟實在是超過一般常識了。
其次是「蓋了給一百萬人居住卻沒人使用的城市」,這種事需要多麼堅定固執的國家權力與國家機器的貫徹實踐才能辦到?畢竟在內蒙那種沙漠氣候的土地上,必須投入了何等的資金與人力,才可能建設出這麼一座(至少看起來)乾淨整齊的現代化都市?
康巴什新區是政治樣板的終極形式。以城市為規模的廢墟故然驚人,但更不可思議的是「建設康巴什新區」這件事本身,先不論那到底是基於多無謀的國土規劃或是偏執狂式的動機,它確實是展現國家意志與力量的完美例證啊!
看完這篇報導,我不得不對中國抱持某種程度的敬意,以及膽寒。
繼康巴什新區後,中國往後會不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代鬼城」?
只有國家等級的力量才足以建造的廢墟,是否會成為新的典型呢?
仔細想想,世上大多廢墟都與國家機器的奇怪決策脫不了關係,只不過康巴什新區與政府的關係格外明顯。
「老子非得在這裡蓋不可,至於它是容納一百萬人的城市、廢墟,或是其它什麼東西都無所謂」有這樣的味道。
似乎就只是為了以己身來述說這份空無的康巴什新區。
一百萬人份的夢想與落空,造就了還沒誕生就已經成為屍骸的偉大城市。

康巴什新區(Kanbashi district)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富裕的礦業城鄂爾多斯市內;區內充滿了辦公大樓,行政中心,政府機關,博物館,戲院與運動場,更別提那許多蓋滿中產階級住宅的零碎土地。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區域原本是被設計成供一百萬人居住使用,然而現在幾乎沒有人住在那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